聯系人:李養坤
手 機:13963727872
電 話:13963715833
電 郵: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區石雕藝術城
石雕獅子作為中國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具有指向明確的表意:避邪御兇、預告災難、決斷是非、招財納福、掌管生育等神性,石獅子是力量、權勢、祥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石雕麒麟具有仁獸、保護神、送子神獸、祥瑞的象征和富貴的象征等文化涵義。國內長期以來,在藝術學中,對于石雕麒麟、石獅子雕刻單獨、線性的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對同類學科研究還尚顯薄弱,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麒麟、獅子這一傳統圖像符號具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審美特質,未能實現對這一特定人文形像的有效地保護和傳承。主要表現:目前還未見一部系統、全面地對麒麟、獅子藝術進行比較研究的著作。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單純的停留在敘述的層面,并沒有針對這一特定的文化現象背后的涵義,以及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做進一步的探討。
“中國”
冠以中國二字,意指本石雕廠研究內容只是界定在較大意義的中國國內,是在“中國”這一概念的范圍內,對石雕麒麟、石獅子雕刻的比較與研究。因麒麟、獅子形象原型是來自域外的動物,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頗深,并非“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西亞、東南亞及歐洲有關石雕麒麟、石獅子雕刻遺存也很豐富,但它們不在本文研究范圍之內,本次研究的框界即由此劃定。
“傳統”
本文的“傳統”主要指文化傳統。指一個民族流傳下來的深厚文化積淀。盡管石雕麒麟、石獅子雕刻不是主流文化的組成成分,但對于它的研究是有深遠意義的。它終會和經典傳統交融匯聚成我們民族的大傳統,而且本文論及的圖像多是經過千百年傳承的傳統圖像,相對于新圖像來說,研究意義更大。
“圖像”
圖像的產生遠遠早于文字。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先民,便以“圖像”記錄物象和傳情達意了。在傳統文化中“圖”指圖形,“像”指圖形中的含義,是以圖表像、以“圖”為媒的文化概念。古人有“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的記載。圖像學一詞衍生于希臘語“ieon,指畫像、雕像、圣像。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關于“圖像的科學研究”。按照圖像學家歐文·帕諾夫斯基的解釋:“圖像學是對超越作品本身的意義的闡釋,揭示被隱藏在圖像的背后的意義,圖像成為意義的象征,解釋的方式就是重建業己失傳的證據,而且這條證據不僅要能幫助圖像學家確定圖像所再現的故事,還希望根據那一特定的上下文來弄清這則故事的意義”。
本文版權:正點石雕(http://www.shsuqin.net)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