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李養坤
手 機:13963727872
電 話:13963715833
電 郵: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區石雕藝術城
石雕須彌座臺基的發展與佛教文化密切相關。佛教對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發展上,佛教給中國帶來了新的建筑類型如石窟和石雕佛塔等,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發展。在建筑單體方面,中國古代建筑的三部分構成并未改變,石牌坊與石牌樓等石雕構造仍延續傳統的一般做法,而在臺基部分,中國古代建筑以其極大的吸取和包容性將須彌座這一形式及裝飾用到中國建筑原有的部分上,經過不斷發展變化,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特有的基座形式,得到廣泛應用。
石雕須彌座最早是用于石雕佛像下面的一種基座形式。“須彌”二字,見于《佛經》,本是山名,亦作“修迷樓”,為喜馬拉雅的古代注音。《佛經》中以喜馬拉雅山為圣山,象征佛教傳說中的世界中心,其間日月星辰出沒,三界諸天層層依傍。以石雕須彌座為佛像或神龕的基座,可顯示佛的崇高偉大。講究的須彌座雕刻十分精美、華麗,造型也十分工j妙,裝飾圖案多以蓮花為主,整個基座看上去好似一朵盛開的蓮花。
須彌座的形式初人中國時,大約只用作石雕佛像基座,南北朝時期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須彌座逐步用于佛塔基座,后來普遍用于殿宇、寺廟之建筑臺基上,唐時得到廣泛應用,“俯會眾心,競起須彌之座”,須彌座逐漸成為一種獨具藝術表現力的臺基基座形式,高級建筑的臺基.源于佛座,由多層磚石構件疊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宮殿,廟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本文版權:正點石雕(http://www.shsuqin.net)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