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李養坤
手 機:13963727872
電 話:13963715833
電 郵: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區石雕藝術城
石雕須彌座佛座是佛教藝術品中的附屬物,和家具的關系雖然較遠, 但在某些方面仍與家具有一定的關系, 石雕佛座樣式的流行還對我國古代人們的跽坐坐姿轉變為垂足而坐的坐姿影響重大。寬大豪華的佛座對后來的所謂羅漢床、甚至于帝王專用的高背寬敞的寶座,都有間接或直接的影響。
須彌座是東亞傳統建筑和雕塑的基座,宮殿、寺廟、塔、華表、石碑、石獅子、門墩都有須彌座造型。須彌座源于印度佛教,象征佛教世界中心的須彌山,有獨尊與穩固之意,因此須彌座上經常雕刻有佛像造型和佛教故事。
常見的佛座有四大類型: 石雕須彌座、石雕金剛座、石雕獅子座、石雕蓮花座。它們與中原地區所見的佛座多數是相同或相似的, 當然也有本地特色。須彌座有6層,自下而上為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上枋;下梟刻仰蓮花,上梟刻伏蓮花。
其特點為上下作長方形平臺, 中間束腰部位也是稍厚的長方形( 體) 列格或畫或塑壸門。壸門乃皇宮中的門,后來演變為建筑基礎部位的細部名稱, 諸如殿堂階基、佛床、佛帳、石雕須彌座的束腰部位各柱間, 刻、畫、砌成類似葫蘆形曲線框狀的圖形。在須彌座和晚期洞窟壁畫的下部墻裙、佛壇四周等通常也畫有此種形式的圖案, 壸門內常畫有伎樂、火焰寶珠等紋飾。
石雕須彌座是建筑雕刻之一。在我國古代大型建筑及紀念性建筑物下部(或神像下)石座,常有須彌座的設計, 來源于佛教建筑。分為上下和束腰三個部分, 略似“工”字形, 已被廣泛應用于非宗教的建筑物上(佛教須彌座的上下部分與束腰相聯的過度位置,有俯仰蓮圖案。)一般座的四角及束腰等部位常有雕刻,其他部位也常有花紋裝飾的石浮雕,均屬這個范圍。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就安裝在碑身下須彌座的束腰上。
本文版權:正點石雕(http://www.shsuqin.net)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