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李養坤
手 機:13963727872
電 話:13963715833
電 郵: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區石雕藝術城
天安門內外的兩對石雕華表,用漢白玉(白色大理石)雕劃而成,以臣大高聳的圓柱為主體,通身雕有纏柱云龍,柱上橫貫一塊美麗的云板,好似白云插八天際。頂端呈露盤上的蹲獸更栩栩如生。
現今北京天安門前后的兩對華表,可以說是屬于我國各地保留下來的華表中的精品。
從我國歷史上來看,華表起源甚早。相傳堯舜時交通要道,講究樹立木牌,讓人在上面寫諫言,名曰“誹謗術”也叫“表華術”,簡稱“謗木”。到了漢朝。華表木就發展演變為通衢大道的標志。因這種標志遠看好似花朵,故稱“華表”(古時“花”同“華”)。漢代還講究在郵亭的地方豎立華表。可使送信人不致迷失方向。
后來,石雕華表逐漸發展成為橋頭、墓地和廟寺等處的建筑裝飾品。北宋大畫家張擇瑞畫的《清明上河圖》中、卞梁虹橋兩端就有兩對高大的華表,隨著社會的發展,頂端白鶴佇立、神態生動各異、雕刻精細、大方美觀。華表逐漸成為點綴性建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永樂年間建筑承天門(即今天安門)時建立的兩對華表。它巧妙而恰到好處地點綴了整個紫禁城和承天門,即今天安門建筑群,增強了古老建筑藝術的整體感。
華表頂上的異獸,是古時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特點善吼叫,名曰“吼”。天安門內的華表上,面向北的“吼”名為“望君出”,即希望皇帝經常走出官體察民情;面向南的“吼”名為“望君歸”,即希望皇帝出官在外的時間不要太長,要趕快回官,以免耽誤國事。
雕刻精致、美觀大方、藝術感好的華表還有北京的白云觀的華表;沈陽此陵神路的華喪;房山伊桑阿幕的華表等。
華表是中國古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常用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可見華表是一種石柱,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物的表現形式。相傳華表還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在古代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宣傳廣告牌作用,在一些古裝電影中,我們常看到,在一些華表前張貼告示,石雕華表其實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
石雕華表的作用:
關于石雕華表的作用,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般認為,華表又名恒表、表木,是一種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紀念、標識的立柱。華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種立術,相傳在我國堯舜時代,人們就在交通要道豎立木柱,作為行路時識方向的標志,這就是華表的雛形。
另一種意見認為,華表起源于遠古時代部落的圖騰標志。華表頂端有一坐獸,似犬非犬,它叫做“犼”,民間傳說這種怪獸性好望。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華表上古名“謗木”,相傳堯、舜為了納諫,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樹立木柱,讓人在上面書寫諫言。也就是鼓勵人們提意見。
版權屬于: 嘉祥縣正點石雕廠 鏈接:www.shsuqin.net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